“每一个特殊孩子都是坠落人间的天使,每一位特教老师都是守护天使的精灵。”这是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马子珍经常说的一句话。工作23年来,马子珍一直默默坚守在特殊教育工作的岗位上,她爱岗敬业,严谨治学,精心施教,任劳任怨,勇挑重担,乐于奉献。她用自己的爱为残疾孩子撑起一片晴空,竭尽全力让这些残缺的花朵芳华绽放。
爱如春雨 育人无痕
作为一名特教老师,马子珍每天面对的是智力残疾和多重残疾的孩子,教育这些孩子,更需要耐心、爱心和责任心。她一直用母亲般的爱去陪伴和教育这些特殊儿童,让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,健康、快乐地成长。
有一年,马子珍带的班级里有4个孩子在学校住宿, 10天才能回家一次,孩子们刚入学时很不适应,经常哭闹着要回家。马子珍每天下班后,都会带些零食走进这些孩子宿舍陪他们一起玩,并拨通家长电话让孩子们和家长说说话;冬天天气寒冷,马子珍会及时给困难家庭的住宿生买来护肤霜、防冻膏、手套等。班里困难学生婷婷(化名),入学两年都没有添置过一件新衣,常常没有换洗的衣服,马子珍就拿来自己孩子的衣服送给她穿,有时候还会给她买新衣服。
在教学中,班里的孩子有的多动、有的无语言,自闭症的孩子甚至会伤害别人或者进行自我伤害,他们不会说话,马子珍在教学中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教,不会擦鼻涕,马老师帮他擦……一遍不会再来一遍,有时候,学会说一个字、写一个字都要教数十遍、百遍,可马子珍从来没有说过一个“累”字。
马子珍曾的学生小帅(化名)不幸患了尿毒症,马子珍向校领导汇报他的病情和家庭情况,起草了爱心捐款的倡议书,在校内组织师生开展爱心捐款,并带头为小帅捐款。当小帅的奶奶用颤抖的双手接过善款时,拉着马子珍的手感动得老泪纵横泣不成声。
“马老师,我想你了……”有一次,小帅托人从老家捎来写给马子珍的信,看着那充满童真的话语和工整的字迹,马子珍忍不住流下了热泪,那一刻,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
潜心钻研 业务精湛
做好特殊教育,光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,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。坚持学习,是马子珍多年来不变的选择,每当工作上遇到难题,她总会一遍遍查阅资料,向老教师请教,不解决困难,绝不罢休。正是这种爱钻研、不服输的精神,让她从一名普通的教师,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,在教学上得心应手,深受学生们喜爱。
2016年,马子珍参加安徽省优质课大赛,获得了省级一等奖。先后受邀到合肥、阜阳、蚌埠上示范课,到淮北、滁州等地进行专题讲座,深受好评。近年来,她先后荣获区级模范教师、优秀共产党员、宿州市骨干教师、宿州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。
由于教学工作成绩突出,马子珍先后被任命为教研组长、教务处副主任、教研室主任,作为一名教学管理人员,马子珍在要求自己进步的同时不忘带领大家共同进步。她采取“以教促研、以赛促研、以研促教”方式,带领教师走教研之路 ,五年来,学校教师在省级论文评选中获奖20余篇,三位教师获得安徽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,三位教师获得省级优质课大赛三等奖,十五位教师获得了市级优质课大赛一、二等奖。12位教师在市、区级信息化大赛、新媒体新技术课堂大赛中获奖。两项市级课题已经结题,五项市级课题和一项省级课题结题。2021年,学校两位教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,四位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。
“带领老师们走专业化发展之路,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为每一位特殊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,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,是我最大的追求。”马子珍说。
送教上门 与爱同行
送教上门工作,是落实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重要工作,尽管很辛苦,马子珍还是第一个报了名。当她走村入户宣传政策,摸底排查,动员招生,看到很多因各种原因不能到校接受教育的残疾儿童时,更坚定了为这些孩子送教上门的决心。
为此,马子珍精心策划工作流程,认真编写送教上门服务“一生一案”工作手册,培训送教上门服务的老师,不断提升送教上门质量。
小丽(化名)是一位重度脑瘫患者,马子珍第一次到她家,小丽躺在床上,她妈妈也是满面愁容,对送教老师置之不理。马子珍耐心地疏导她,指导她为孩子做康复训练,小丽妈妈慢慢消除了顾虑, 接受马老师的建议。两年下来,小丽慢慢学会了坐,现在都能自己推着助行器慢慢行走了。
无论工作多忙、多累,马子珍都会把学校的工作和送教上门工作有序地安排好。为此,她把照顾家庭和孩子的任务交给丈夫,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去开展送教上门,原本就很瘦弱的她,日复一日地超负荷工作着,却从没有喊过苦叫过累。马子珍的送教上门工作深受学校领导的赞扬、家长的好评。
选择了特殊教育,就注定选择了付出和平凡。23年的特教生涯,马子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,她把爱播洒给了最需要关怀的残疾儿童,也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无私地献给了特教事业。
“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辉煌,但为了家长们沉甸甸的信任和嘱托,我会竭尽所能给予学生最好的教育和最深的爱,让爱成为隐形的翅膀,带特殊孩子们一起飞翔。”马子珍说。
(盛怀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