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贴士
2步打开 大皖新闻
  • 点击右上角“…” 按钮
  • 使用浏览器/safari打开

大美巢湖|追鸟人

2022-08-30 09:35   

巢湖,方圆八百里,鸟瞰宛若心形。大湖治理慨而慷,万物生长竞自由。在合肥,有这样一群“追鸟人”,他们每天扛着“长枪短炮”,奔走于巢湖及城市公园,以最美的姿态,将一只只飞舞的精灵,定格在方寸之间,见证了巢湖生态环境的日益向好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随着镜头,听听他们的故事,感受大美巢湖。

东方白鹳 钱茂松 摄

红嘴鸥 钱茂松 摄

灰头麦鸡 钱茂松 摄

钱茂松

(一)

“2016年,我们在巢湖半岛湿地公园,发现了三只东方白鹳,去年过境迁徙的种群数量已达上千只!”说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,来自巢湖电力公司的钱茂松印象深刻。作为一名拍鸟爱好者,这些年,他扎根环巢湖,记录下众多珍稀鸟类的身影。

“冬天大量的红嘴鸥、白琵鹭在这里栖息,非常壮观!”十年拍鸟经历,钱茂松感觉湿地的面积扩容了,栖息的鸟类明显增多。“湿地还建设了鸟类展馆,每一个入口设置了展牌,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了大家,提升了大家的保护意识,相信巢湖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!”

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 夏家振 摄

金翅雀 夏家振 摄

夏家振

(二)

古稀之年的夏家振,自2015年起就开始拍鸟,在合肥圈子里无人不晓。“我把拍鸟当上班,比上班还要早!”扛着十几斤的“大炮”,老人侃侃而谈。夏家振现已拍摄了590多种鸟,在合肥,他曾拍到中华秋沙鸭、秃鹫,目前为止合肥独他一人,根据多年的拍摄经验,夏家振熟悉多种鸟类的现身季节,栖息于何种生态环境。“拍鸟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活动,心情又好,空气又好,环境又好!”

(三)

跟随夏家振的脚步,徜徉于湖滨湿地,老人不时按动快门。“这里原来是个鱼塘,鸟比较多,不过见人就害怕,现在人比较少,湿地建设得也不错,鸟越来越多,明年这里鸟会更多!”不远处,一只水雉正带着4只毛茸茸的幼鸟,在荷塘里觅食,画面温馨灵动,老人边拍边说,“水雉,也叫水凤凰,原来很少,现在生态环境好了,不但有而且在这里繁殖,对我们拍鸟人来说是一大幸事!”

家燕 沈庆 摄

沈庆

(四)

在合肥杏花公园,市民时常可以看到背着相机的沈庆。“我在杏花公园拍了一二十年了,拍了53种鸟,对这里太熟悉了!”老人回忆说。一次,他在一棵小树上拍到了9只蜡嘴雀,它们排着队下到最底层去喝水,很好玩很有趣。“杏花公园生态环境变好了,不是好了一点,环境好了,这些鸟才会来对不对?!”

(五)

城湖共生,打造美丽中国新样板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合肥系统实施“五大工程”,强力推动“四源同治”,矢志“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”。如今,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,生态屏障初步构建,生物生境持续改善,环巢湖渐成鸟类的天堂。

(六)

来自巢湖生物资源调查项目组的信息,今年以来,至上月末,环巢湖已发现鸟类19目56科257种。其中,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,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3种,中国特有鸟1种,7月份较6月份新增两种——棉凫和鸳鸯。其中鸳鸯为环巢湖新纪录,“众多鸟类接连在巢湖现身、栖息,折射出巢湖生态环境的日益向好!”巢湖生物资源调查项目组专家虞磊说。

万物各得其和以生,各得其养以成。让我们一起爱鸟、护鸟,保护生物多样性。

学会与这些美丽的“空中精灵”和谐共处!

·记者 华新红/文 赵瑞瑞 图片组稿·

巢湖,方圆八百里,鸟瞰宛若心形。大湖治理慨而慷,万物生长竞自由。在合肥,有这样一群“追鸟人”,他们每天扛着“长枪短炮”,奔走于巢湖及城市公园,以最美的姿态,将一只只飞舞的精灵,定格在方寸之间,见证了巢湖生态环境的日益向好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随着镜头,听听他们的故事,感受大美巢湖。

东方白鹳 钱茂松 摄

红嘴鸥 钱茂松 摄

灰头麦鸡 钱茂松 摄

钱茂松

(一)

“2016年,我们在巢湖半岛湿地公园,发现了三只东方白鹳,去年过境迁徙的种群数量已达上千只!”说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,来自巢湖电力公司的钱茂松印象深刻。作为一名拍鸟爱好者,这些年,他扎根环巢湖,记录下众多珍稀鸟类的身影。

“冬天大量的红嘴鸥、白琵鹭在这里栖息,非常壮观!”十年拍鸟经历,钱茂松感觉湿地的面积扩容了,栖息的鸟类明显增多。“湿地还建设了鸟类展馆,每一个入口设置了展牌,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了大家,提升了大家的保护意识,相信巢湖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!”

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 夏家振 摄

金翅雀 夏家振 摄

夏家振

(二)

古稀之年的夏家振,自2015年起就开始拍鸟,在合肥圈子里无人不晓。“我把拍鸟当上班,比上班还要早!”扛着十几斤的“大炮”,老人侃侃而谈。夏家振现已拍摄了590多种鸟,在合肥,他曾拍到中华秋沙鸭、秃鹫,目前为止合肥独他一人,根据多年的拍摄经验,夏家振熟悉多种鸟类的现身季节,栖息于何种生态环境。“拍鸟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活动,心情又好,空气又好,环境又好!”

(三)

跟随夏家振的脚步,徜徉于湖滨湿地,老人不时按动快门。“这里原来是个鱼塘,鸟比较多,不过见人就害怕,现在人比较少,湿地建设得也不错,鸟越来越多,明年这里鸟会更多!”不远处,一只水雉正带着4只毛茸茸的幼鸟,在荷塘里觅食,画面温馨灵动,老人边拍边说,“水雉,也叫水凤凰,原来很少,现在生态环境好了,不但有而且在这里繁殖,对我们拍鸟人来说是一大幸事!”

家燕 沈庆 摄

沈庆

(四)

在合肥杏花公园,市民时常可以看到背着相机的沈庆。“我在杏花公园拍了一二十年了,拍了53种鸟,对这里太熟悉了!”老人回忆说。一次,他在一棵小树上拍到了9只蜡嘴雀,它们排着队下到最底层去喝水,很好玩很有趣。“杏花公园生态环境变好了,不是好了一点,环境好了,这些鸟才会来对不对?!”

(五)

城湖共生,打造美丽中国新样板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合肥系统实施“五大工程”,强力推动“四源同治”,矢志“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”。如今,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,生态屏障初步构建,生物生境持续改善,环巢湖渐成鸟类的天堂。

(六)

来自巢湖生物资源调查项目组的信息,今年以来,至上月末,环巢湖已发现鸟类19目56科257种。其中,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,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3种,中国特有鸟1种,7月份较6月份新增两种——棉凫和鸳鸯。其中鸳鸯为环巢湖新纪录,“众多鸟类接连在巢湖现身、栖息,折射出巢湖生态环境的日益向好!”巢湖生物资源调查项目组专家虞磊说。

万物各得其和以生,各得其养以成。让我们一起爱鸟、护鸟,保护生物多样性。

学会与这些美丽的“空中精灵”和谐共处!

·记者 华新红/文 赵瑞瑞 图片组稿·

相关阅读
template 'mobile_v5/common/wake'
0 条评论
来说两句吧。。。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来说两句吧...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
加载中。。。。
表情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