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皖新闻讯 由于时差的原因,从土耳其震区救援结束回国的刘辉虽然在时间上一直感觉有点“晕”,但当有人问起他在国外参与救援的情况时,他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“特别感动”,并表示,受助让我选择了助别人。
2月6日,土耳其发生7.8级地震后,我国国家救援队和多支社会救援力量紧急驰援。在参与救援的队伍中,有一位安徽阜阳的志愿者,他叫刘辉,是颍上县建颍乡颍安应急救援服务队队长。
3月2日,记者见刚回来不久的刘辉,他讲述了在土耳其震区参与救援的情况。
土耳其震区救援比想象困难
“到达现场后,我才发现震区的情况远比想象的困难。那边白天有10多度,到了晚上窗子上结满了冰花。”
2月16日,在震后第十天,他们抢救出一位幸存者。“当时,和我共同救援的一位俄罗斯志愿者用仪器发现了搜救点有生命迹象,随即,四面八方的志愿者赶来支援。大家紧急商榷后制定出救援方案,开始紧锣密鼓地挖掘救援。”刘辉说。
获救者是一位30多岁的女子,被埋在废墟中一座床板之下的狭窄空间里。由于长时间被困,该女子当时处在昏迷状态,但还有生命体征。一个多小时后,该女子被救出,送上救护车前往就近医院急救。这是刘辉参与救援行动中救出的唯一的幸存者。
付出辛苦收获感动
刘辉说,震区救援十分考验志愿者的胆量和心理。因为在救援的过程中,现场不断有余震发生,随时都可能会发生意外。
那段日子里,他和队友们没日没夜竭尽全力进行搜救。当时,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:希望救出一个,再救出一个!累了,他就躺在空地上眯瞪一会儿;饿了,拿起面包啃上几口。“震区的生活物品一般只有矿泉水、方便面和面包。救援一天回来后浑身都是灰,脸上和头上只能用毛巾简单的擦一下,因为晚上洗头很容易结冰。”
虽然在震区救援危险,生活艰辛,但是当看到本地人对中国救援志愿者的热情时,刘辉说,内心还是非常感动。“在救援的过程中,能亲切感觉到当地人对救援志愿者,特别是对中国的救援志愿者非常亲切和热情。我们在休息时候,一些当地的大人看到我衣服上的中国国旗后,会主动过来找我们拍照留念;小孩会跑过来抱住我的腿,一边竖起大拇指,一边往我手里塞面包,嘴里还不停地说着。因为我不太懂英语,只能听到他们说的话语中有‘chian、chian’……”
受助者选择了助别人
说起参与这次国际救援的起因时,刘辉说,土耳其发生地震后,他在一个全国的救援微信群里看到赴震区救援的征集信息。因为之前接受过地震救援的培训,还报名考取了‘应急救援’证书,且长期从事钢结构厂房等相关工作,对楼房的搭建、钢筋的设置都比较熟悉,所以报名后很顺利地通过。"
据刘辉介绍,他是2017参加的蓝天志愿者。那一年,他的岳母走失了,就联系到了蓝天救援志愿者帮助寻找时,被志愿者不为名利,乐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。所以,事后就报名参加了蓝天公益组织成了一名志愿者。
“飞机抵达香港时,我又遇到了一件尴尬的事。我的手机因故障无法支付机票,在香港偶遇的爱心人士吴大姐夫妻俩就帮我购买了机票。抵达合肥后,手机恢复了支付功能。当我用微信向他们转账时,却被婉拒。他们说,作为同胞,他们为我深感骄傲,付机票这点钱不算什么。”刘辉说,原本不怎么支持他做公益的家人听了这事后,表示一定会支持他在志愿者道路上继续走下去。
大皖新闻记者 王振宇 通讯员 韩振 摄影报道
编辑 彭玲